端午制曲 | 粽有相思,把酒话情长

老会址酒业
2023-06-22

图片

“五月五,是端阳。插艾叶,戴香囊。吃粽子,撒白糖。龙船下水喜洋洋。”
每逢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要做些粽子、粽糕、粽球、煎堆等食品,把这些食品包成各种形状,蒸熟后拿来食用或馈赠亲友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。
这一天的端午节,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更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。
端午习俗繁多,在诸多的习俗中,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制曲。
端午时节,气候适宜、温度适宜、湿度适宜,正是制曲好时节。在制曲过程中,制曲师们不仅要做到严格按照发酵工艺操作,还要根据原料的特性和季节气候条件来灵活调整操作条件。

图片


图片蒸粮
蒸粮的温度,根据原料的性质来决定,一般采用“高温短蒸”的原则,即在蒸粮前,将粮温控制在65-75℃。蒸粮的过程中要防止粮温下降过快,要求均匀一致。
蒸粮时先把原料铺匀,上气后加盖蒸10分钟左右,然后再开盖;若先盖后蒸,则容易使粮温下降过快,影响正常糖化发酵。
蒸粮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夹生和生心。夹生是指将原料放在锅内与空气接触后,不能完全蒸熟,表面还带有部分水分或生淀粉。生心是指在蒸粮过程中原料中的淀粉由于水分过多而形成结块。
蒸粮要做到熟而不粘、松而不散、香气浓郁。如果不注意这一点,会造成生心产生糊香,使淀粉得不到充分糖化。如果水分过多则会使粮食发软,出曲质量差。

图片


图片拌料
拌料,即把各种原料、辅料和水混合均匀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求原料必须新鲜、干燥、无霉变,以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。
在制曲的过程中,对配料和水分的要求都比较严格,一般都会采用新鲜的糯米或高粱来制曲。
做好的曲料应充分拌匀,同时还要把拌匀后的曲料在制曲设备上摊开或堆放,待曲料充分冷却后进行装曲。
在拌料过程中,要根据原料特性和季节气候条件,灵活调整配比、水分、温度等工艺条件。
一般情况下,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70%~80%,温度在30~32℃时,水分以20%左右为宜。
酒曲搅拌完成后,要趁热装入曲仓内发酵,以保证发酵质量。拌料后的曲块应放在干燥通风处贮藏。


图片

图片制曲
制曲,端午前后,气温渐高,雨水渐少,空气潮湿,制曲最适宜。这段时间是制曲的最佳时期。高温大曲是以小麦为原料,采用生料磨碎开放式制作成型,转入发酵仓堆积升温发酵。制曲时,在曲块间及顶部加盖稻草保温、保湿,品温可达65℃左右。曲块成熟后转入干曲仓,存放半年以上,才投入生产使用。酿造茅台酒的曲为高温大曲,它的主要作用是生香。高温制曲促进了各种反应,加速分解氨基酸,促进糖与蛋白质、糖与氨基酸的反应等,这些反应都是生产大量香味物质的必要过程。
第二步是混料,将原料倒入曲盘中,加入曲母充分拌匀后再踩上几脚,使其均匀混合。
第三步是发酵,将混合好的原料装入曲盘中并压紧实。
第四步是蒸馏,把压好紧实的曲块放入蒸箱中蒸煮熟化,之后在曲块上撒上一些辅料,用木棍把它捣平压实。
第五步是冷却成型,把蒸好的曲块放入凉房中降温至20~30℃左右。
第六步是入窖发酵。将酒曲装入窖内盖好窖盖后用土埋上密封发酵。
第七步是蒸馏取酒。


图片


图片上堆发酵
上堆发酵是以原料为中心,四周用曲草围住,上面盖上一层曲草,然后压实、铺平,进行曲种的发酵。
曲种发酵好后,再过四到五天就可以用来出曲了。出曲是制曲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,关系到最终成品的质量。因为上堆发酵时,原料内部温度高,微生物比较活跃,但要注意的是发酵过程中不能上压太紧。在上堆过程中要经常翻动曲种,保证曲种均匀生长。
为了让出曲后的成品质量更好,制曲师们还要定期检查曲种是否有发霉现象。如有发现发霉现象要及时清除干净并更换新曲。
端午制曲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,制曲过程中需要制曲师们细致耐心的操作,才能产出优质的酒曲。同时在这一天也有许多传统习俗活动,如吃粽子、挂艾草、佩香囊、赛龙舟、插香袋等。这些活动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,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。


图片


图片   翻堆
翻堆的时间在制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一般为8-12小时。翻堆时,先将曲块从中间向四周均匀摊开,然后用木棒、竹棒等工具,把曲块压实,让其内部形成空隙,以便排除水分和气体。
经过翻堆后,曲块上会形成许多小孔,有利于通风。在以后的发酵过程中,这些小孔会逐渐变大、变多,直到所有的曲块都被压成平整的“圆锥形”。
有了这些小孔后,空气中的水分就会慢慢进入曲块内部,使其温度上升、湿度下降。当水分被曲块吸收后,就可以进行下一轮发酵了。
翻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将曲块的表面压实压平。
2、翻动时应轻拿轻放、均匀一致、不可用力过猛。
3、翻堆时不宜过大或过小。
一般应从中间开始向四周均匀翻堆。


图片


图片   培菌
培菌是使糖化菌迅速增殖的重要环节,目的是为了提高糖化力和成曲质量。培菌期一般为5~7天,一般在培养过程中,需经常检查酵母生长情况,观察其形态变化和发酵后的品质。同时,还要注意在培养过程中,曲块不能出现局部发黄或霉烂现象。培菌一般在发酵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,尤其是在夏天的高温季节。
端午时节,正是制曲的黄金季节。端午之后,气温渐高、湿度加大,曲块容易发霉变质,不利于后续的发酵。因此,我们要从制作原料和管理上着手,来避免上述问题出现。
端午时节制曲要注意哪些问题?
1、原料必须是新鲜的小麦,小麦必须在晴天晾晒干燥后才能使用;
2、原料要无霉变,无杂质;
3、大麦在收获后不能存放太久。因为这些原料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等成分,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会变质;
4、小麦不能受潮、霉变或污染了其他的原料。

图片



图片    封包
封包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,这一步的质量,直接影响到成曲的质量和产量。在整个制曲过程中,封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也是整个制曲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。在制曲的过程中,如果没有封包就意味着曲房内温度将不能上升到适宜的温度,所以这一步是制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曲房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,需要打开曲包,让曲包里面的空气排出。排气口打开后,如果没有及时封上包袋,就会使曲包内的氧气不能及时排出,导致曲房内湿度过大,容易发霉变质。如果封包过早,会使曲房内温度过高、湿度过大;如果封包太晚了,曲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又会迅速下降。因此在封包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间和温度。
一个完整的制曲流程其实就是四个环节:“踩曲”“培菌”“发酵”和“成曲”。其中每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。只有完成了各个环节才能最终形成优质的产品。因此在整个制曲过程中,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曲品质量下降甚至报废。因此在制曲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保证曲品质量。
端午到了,粽子也该拿出来吃了!


图片

分享